sbs防水卷材管道施工工艺
sbs防水卷材管道施工工艺产品规格:不透水性,30min不透水断裂伸长率ge,10(%)材质沥青。 产地山东临沂等级 抗弯强度符合要求。 抗压强度符合要求拉伸强度ge,150品牌山东跃旭。 撕裂强度ge,形态层状形状卷板。 产品介绍:自粘高分子防水卷材是由含活性助剂的橡胶沥青为胶粘材料,表面覆以PE蓝膜,镀铝膜,聚酯膜及隔离纸构成,有较强的延伸性和自愈功能,能自行愈合较小穿刺的破损,自动填塞较小基层裂缝。
![sbs防水卷材管道施工工艺](http://ali.zhujia.net/upload/user/yuexu/201906231830248107.jpg?x-oss-process=style/sy860)
![](http://ali.zhujia.net/upload/user/yuexu/201906231830277366.jpg?x-oss-process=style/sy860)
搭接宽度:短边搭接宽度:80㎜长边搭接宽度:80㎜。 工程完工后需对屋面做淋水检验,淋水时间不小于2小时,无渗漏。雨后无渗漏。对屋面水落口,穿过屋面板管道周边,突出屋面结构与屋面交接处等细部节点,必须作局部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为100mm,蓄水时间不小于24小时,无渗漏。 使用自粘防水卷材的屋面时间久了,难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老化,常表现为表面的不同程度的收缩,开裂或自粘防水卷材出现收缩和腐烂。
![](http://ali.zhujia.net/upload/user/yuexu/201906231830394518.jpg?x-oss-process=style/sy860)
sbs防水卷材管道施工工艺外墙各种洞口填塞密实。要求粘贴聚苯板表面平整度偏差不超过4mm,超过偏差时对突出墙面处进行打磨,对凹进部位进行找补。 墙面测量,弹线,挂线。根据建筑立面设计和外墙外保温技术要求,在墙面弹出外门窗水平,垂直控制线及伸缩线,装饰缝线等。在建筑外墙大角及其他必要处挂垂直基准线,每个楼层适当位置挂水平线,以控制聚苯板的垂直度和平整度。
![](http://ali.zhujia.net/upload/user/yuexu/201906231830351531.jpg?x-oss-process=style/sy860)
请您在前仔细检查,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提品图片给客服,确认问题后我们负责退货,运费由我们承担。非质量问题产生的退货,需由买家承担运费,敬请谅解。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详细概述,特点,施工方法要求。 一.产品概述。 快速反应粘强力交叉膜自粘防水卷材是一种由特制的交叉层压高密度聚乙烯(HDPE)强力薄膜与 的高聚物自粘橡胶沥青经特殊工艺复合而成的高性能,冷施工的自粘复合膜防水卷材。关于:商品发货前均有严格检验具有优异的尺寸稳定性,热稳定性,抗紫外线性能和双向耐撕裂性能。
使之无气泡及折皱存在:后再用手持小铁辊顺序用力滚压一遍,然后再用丁基橡胶胶粘剂或其他专用胶粘剂沿卷材搭接缝骑缝粘贴一条宽120m的卷材胶条,用手持压辊滚压使其粘贴牢固,卷材胶条两侧边用双组分聚氨酯密封膏或单组分氯磷化聚乙烯密封膏予以密封,卷材三层重叠之处必须以聚氨酯密封膏予以封闭。使之无气泡及折皱存在:后再用手持小铁辊顺序用力滚压一遍,然后再用丁基橡胶胶粘剂或其他专用胶粘剂沿卷材搭接缝骑缝粘贴一条宽120m的卷材胶条,用手持压辊滚压使其粘贴牢固,卷材胶条两侧边用双组分聚氨酯密封膏或单组分氯磷化聚乙烯密封膏予以密封,卷材三层重叠之处必须以聚氨酯密封膏予以封闭。
用专用清洗剂清洁搭接区后,均匀涂刷搭接胶粘剂。 待搭接胶粘剂干燥至仍有粘性但指触不粘时,沿底部卷材的内边缘13MM以内,挤涂4MM宽的内密封膏膏条,在所有的接缝上,特别是接缝相交处要确保密封膏不间断。 在内密封膏挤涂完毕后,进行卷材搭接粘结作业,用手一边压合一边排除空气,使搭接部位粘合,不要拉伸卷材或使卷材出现皱折,随后立即用手持钢压辊以正向压力向接缝外边缘辊压,保证粘结牢固。相邻卷材搭接定位滚压方向应与接缝方向垂直。
外企。 设计师有权选用生产厂家的产品,并对防水工程质量负责。 以产品质量可靠为选材原则,选用防水材料对性强,不同工程选用适应不同工程。 基木遵循传统的设计,现代的材料理念,即要求做到设计传统化,材料现代化,普遍认为:传统的设计方法经历了长期工程实践的考验,可以保证防水工程质量:选用现代材料则是因材料质量较过去更能延长耐用年限。沥青胶结材料:用一种或两种标号的面青按一定配合量熔合,经熬制脱水,掺入适当品种和数量的填充材料[如石灰石粉,白云石粉,滑石粉,云母粉,石英粉,石棉粉,木屑粉等(填充量为10%~25%)]作为胶结材料。 胶黏剂:用于粘贴卷材的胶黏剂可分为基层与卷材粘贴的胶剂及卷材与卷材搭接的胶黏剂两种。按其组成材料又可分为改性沥青胶黏剂和合成高分子胶黏剂。
.